学生作品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大别山非虚构写作中心 > 学生作品 > 正文

空虚的心如何安放

时间:2018-10-19 19:27:49来源:本站编辑 作者:本站编辑阅读:

空虚的心如何安放

文/崔冰 2015级秘书学班

寂静寒冷的深夜,只有点点星光闪烁,你可曾感受到孤独与寂寞?孑然一身,漂泊四海,你可曾有过惆怅与落魄?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只能高昂着头颅,露出略显虚假的笑颜。你明白这种漂泊的空虚感,你却不能理解年迈的父母那颗比漂泊更空虚的心……

“山家寂寞兮难留,欲将辞去兮悲惆缪。”心爱的子女背起行囊,走向异地他乡,凝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,父母心中总是无限惆怅!若非生活不易,怎舍儿女远行?多少个日夜,多少人儿在深夜怀揣着这颗空虚的心,擦拭着写满皱纹的眼角那止不住的泪,苦尝着思念的孤独与哀愁……世人嗟叹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!”人近黄昏的老人空虚的心究竟该如何安放?

古人云: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不如读书来填补?“蕊宫阆苑,听钧天帝乐;清颜白衫,舞扇拨丝弦。”不如听曲伴唱陶冶身心?用文化的活力弥补心灵的空虚岂不是十分有益?于是乎,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便迅速蔓延!

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德孝文化当然是领头羊!五月随学院老师一起前往中华孝心示范村――信阳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进行了文化采风,大巴车刚到村口,就听到阵阵锣鼓声,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片黄灿灿的麦田前往接待处,迎面而来的就是一群身着红衣,挥舞着旗帜,敲打着锣鼓的老人,扭动着年迈的身躯冲着我们微笑,“欢迎!欢迎!欢迎家人的到来!”这样的场面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受触动,在这样一个少见青壮年,多为黄发垂髫和耄耋老人的小小村庄,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凄凉、萧瑟或落寞,而是一种热情、友善与活力!在这里,我们与村民一起聆听道德讲堂,同义工们为花甲老人做饺子宴,和村民互动文艺表演……一首首独创的歌曲,一段段自编的舞蹈,一张张洋溢着魅力的笑脸,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。“悠悠淮河水,醇醇孝德心。”在这小小的村落,德孝文化的传播,填充了曾经空虚的心!

然而,在德孝文化传播的同时,相信神灵庇佑也成信仰,基督教文化也在不断侵入!“我信我主耶稣基督!”“我信上帝全能主义,创造天地的主!”“我信永生……”家家户户都张贴着所谓的真主庇佑的灵符,做礼拜也成风尚,似乎这也是弥补心灵空虚的好措施!我们不能否定它的益处,它确实填补了老人们那空虚的心灵,可当生老病死一往如故时,所谓的神主庇佑其实只是南柯一梦吧!更何况它正在侵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脏!当中国德孝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文化冲突时,空虚的心又应该如何安放呢?

当今中国GDP排名仅次美国,甚至有赶超趋势,经济水平不断飙升!科研项目不断突破,科技实力迅猛发展!连文化也在不断传播!这一切似乎是那么完美,可是为什么仍有这么多空虚的心面对现实的残酷依旧无处安放?富国在于富民!空虚不仅是因为一个人,更多的是思念远方游子的惆怅!文化发展固然能填补一时的空虚,可一个人一生图的不就是伊人在侧,儿孙绕膝么?儿女不在身旁再多的文化填补也是人生遗憾吧!倘若国家能正确处理好文化冲突,能更加关注空巢家庭的经济问题,有更好的针对性措施,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吧!

人生最庆幸的事莫过于每天有太阳与亲人做伴!愿空虚的心得以安放,愿孙绕膝,儿挽臂,闲坐门前摇椅憩,笑看儿孙院中戏……